技術文章
【JD-XM5】山東競道光電廠家以客戶為中心,品質至上,共創(chuàng)共贏。
小麥赤霉病是一種由多種鐮孢屬真菌引起的小麥病害,其識別主要基于癥狀觀察。以下是小麥赤霉病的識別要點:
一、癥狀表現
小麥赤霉病在不同生長階段和部位可能表現出不同的癥狀,但主要集中在穗部。
穗部癥狀:
穗腐:這是小麥赤霉病最常見的癥狀。在小麥抽穗揚花期,病菌侵染小穗和穎片,初期產生水浸狀淺褐色斑,隨后病斑逐漸擴大并蔓延至整個小穗,導致小穗枯黃。濕度大時,病斑表面會產生一層粉紅色膠狀霉層,這是病菌的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形成的霉狀物。后期,病穗上會產生密集的黑色小顆粒,即病菌的子囊殼。
穗枯:部分小穗在發(fā)病初期可能直接枯死,表現為穗部顏色變暗。
紅麥頭:在氣候潮濕的條件下,病部表面可產生粉紅色膠狀霉變,使麥穗呈現紅色或粉紅色,故稱為“紅麥頭"。
其他部位癥狀:
苗枯:在小麥幼苗期,病菌可侵染幼苗的莖基部,導致幼苗枯萎死亡。
莖基腐和稈腐:在小麥生長中后期,病菌可侵染莖基部和莖稈,導致莖基部和莖稈腐爛,嚴重時可使小麥倒伏。
二、發(fā)生時期
小麥赤霉病主要發(fā)生在小麥抽穗揚花期,此時是小麥最易感病的時期。因此,在小麥抽穗揚花初期至盛期是防治小麥赤霉病的關鍵時期。
三、環(huán)境條件
小麥赤霉病的發(fā)生與氣候條件密切相關。高溫高濕的環(huán)境條件有利于病菌的侵染和繁殖。特別是在小麥抽穗揚花期遇到連陰雨天氣時,病害發(fā)生尤為嚴重。
四、病原識別
小麥赤霉病的病原菌主要為多種鐮孢屬真菌,其中禾谷鐮刀菌和亞洲鐮刀菌在我國是優(yōu)勢種。這些病原菌在小麥病殘體、土壤和種子中越冬越夏,成為下一年的初侵染源。
綜上所述,小麥赤霉病的識別主要依據其癥狀表現、發(fā)生時期、環(huán)境條件以及病原特征。在小麥生產中,應密切關注小麥的生長狀況和氣候條件,及時發(fā)現并防治小麥赤霉病的發(fā)生和流行。